首頁養(yǎng)生—正文
 飲食|安徽宿州sà湯:肉雜滾沸 一字只因一味
2023年09月14日 16:29 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

  中新社安徽宿州8月22日電 題:安徽宿州sà湯:肉雜滾沸 一字只因一味

  作者 儲瑋瑋

  凌晨4點,安徽宿州的街道靜謐無聲,大大小小的早點鋪逐漸亮燈,混著肉香味兒的白色蒸汽飄出窗外,熟睡中的宿州人即將被一碗羹湯喚醒。

  “老板,來碗sà湯,再來二兩鍋貼!”“一碗sà湯,兩根油條!”……早上7點,鋪子里開始熱鬧起來,食客點餐聲此起彼伏。用勺子舀起一勺,噗噗吹了兩口,迫不及待下肚,一秒上頭。無論是油條、糖糕,還是鍋貼、煎包,sà湯皆可配。

  而“sà湯搭煎包”則是宿州華僑王晶從小的“標配”。長大后,在俄羅斯生活工作多年的他,每次回國的第一頓早餐依舊如此,F(xiàn)在,他也是俄羅斯一家中餐廳的老板,主營皖北風味菜肴。“中華美食眾多,但一口sà湯最讓我回味!

  “sà”字寫為“月䪞”,字典中難尋,拼音更是打不出,在第二版《漢語大字典》中讀音標注為“sà”。據(jù)《宿州市志》記載:“月䪞”字為會意字,注曰:“悉盍切,音及,合韻,肉雜也。”釋義正好說明湯的用料。“月”即肉,“韭”為佐料,“天”示制作方法,即“要熬一天,湯才好喝”。

  宿州sà湯技藝制作傳承人李雪介紹說,從“月䪞”字便能窺出此湯的制作工藝,“月月熬,天天熬,非一日之功也!

  傳統(tǒng)的sà湯需提前一晚準備,將農家老母雞與豬骨頭投入鍋中,加入蔥、姜等佐料,熬燉11個小時后,雞肉爛如絲,雞骨軟如泥,再放入麥仁,還需勾面打芡。點睛之筆要數(shù)最后一步,盛出前,將一顆雞蛋在碗中打散,快速沖入湯汁,兩相碰撞,肉雜滾沸,蛋液瞬間開花,淋上幾滴香油,鼻頭微微湊近,一種濃郁的香味“跑滿”整個鼻腔,還沒入口早已被吊足胃口。

  在宿州小伙武汀的兒時記憶中,每天早上都會帶著一顆生雞蛋去sà湯店,或揣入口袋,或捧在手里,“一路上小心翼翼又充滿期待,到店后立馬讓老板給沖上,已成為大腦和味蕾的一部分”,F(xiàn)在,他也經(jīng)常會將一對兒女帶到兒時的sà湯店中,去尋那一口“童年的味道”。

  一碗sà湯,入口三味,多種搭配。入嘴的咸鮮起初透著清香,在舌尖停留片刻漸而轉為濃香,吞肚之后,唇齒間醇香持久。與油條“配對”瞬間增香,與糖糕組合還能解膩。食客們的不同“混搭”,皆有不同滋味。

  食客與sà湯的相遇,可以追溯千年。據(jù)記載,唐宋之時,宿州已是舟車會聚之地,來往官吏商賈、文人墨客流連于此,皆品一碗sà湯。如今,sà湯遍布宿州的大街小巷,并在安徽省內廣泛傳播,同時拓展至蘇魯豫周邊各地,并先后被評為“首屆中國金牌旅游小吃”、第六批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等。

  為了更好地傳承發(fā)展宿州sà湯,2017年,宿州市成立sà湯協(xié)會,同時鼓勵通過師父傳授徒弟的方式,代代相傳,廣開門店。

  如今,sà湯已成為宿州的一張名片,出門喝一碗sà湯,是宿州人的一種生活習慣,飲下冒汗的快感更是皖北人恣意與豪爽的生活態(tài)度。(完)